「ETH的下一个十年,融入、创新还是机会?」
周末有朋友后台私信我说希望能够看到周五圆桌讨论回放,很开心有用户认可我们的内容并从中受益!
Mercy这两天整理了文字版,希望三位老师的观点对于大家有所启发👇🏻
▫️以太坊是永恒的机会,交易无需关注基本面?
▫️以太坊目前已脱离基本面,摇身一变巨型MEME?
▫️以太坊与比特币类似,具备“无用之用”的价值存储属性,本轮有望破5000?
▫️从V神到基金会,以太坊缺乏强人领导和进攻基因?
【本期嘉宾】
老白 @Wuhuoqiu : 曾任ABCDE投研合伙人。2017年下半年首次接触以太坊,并进行了首次链上交易。
元杰 @forgivenever : Conflux创始人之一,坊间称为“招商主任”。与以太坊的缘分始于创业初期,曾用以太坊支付工资,见证了以太坊从被质疑到成为行业基石的过程。
百万 @CycleStudies: 量化交易员,因经营农场被称为“王老板”。2013年接触比特币,后专注于量化交易,主要分享交易心得和仓位管理技巧。
这场讨论,不仅有对以太坊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的真知灼见,更有老师们对于过去十年的精辟概括。
如果你对 #ETH 的未来走向、投资逻辑,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把握机会感到好奇——强烈推荐你认真阅读阅读!
1/

第一章:初识以太坊——缘起与触达
Mercy: 百万老师,可以简单说一下您目前的仓位以及对于后市的观点
百万: 我目前的现货总仓位约一千多万,其中65%配置于比特币和以太坊,其余为山寨币。
我对后市的观点与我的交易逻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。我的建仓位置是比特币78000,以太坊1400至1500。在建仓前,我已在推特上预告,我的算法显示这些位置是高概率的入场点。价格上涨后,我持续跟踪,并在推特上实时更新止盈和加仓情况。
大家普遍关心比特币是否会迎来牛市、以太坊能否创新高、是否会回到4000,以及山寨币的机会。我想强调的是,我和我的团队对市场最大的敬意在于,我们从不自认为能完全洞悉市场动向。我们无法预测今日涨跌,甚至今晚的波动,因为这部分往往受人性驱动。
我们的原则是:只在价格达到高概率位置时入场。我们通过主动止盈和被动止损来最大化收益。
从比特币78000到以太坊1400、1500、1600的建仓,我一直持有仓位至今,从未预测行情,也从不关注所谓的利好消息,我们甚至不看基本面新闻,只关注数据。
我想对交易新手或希望在市场中获利的朋友们说,务必转变预测市场的观念。否则,你将陷入痛苦的循环,感觉市场总是与你作对——你一入场就跌,一卖出就涨。
但如果你将思路转变为“我不知道它具体会涨到哪里、跌到哪里,但当价格触及我交易系统中的关键位置时,我便执行交易”,长期来看,资金曲线将稳步向上,交易过程也会变得异常轻松。
2/
第二章:ETH市场展望——轮动、机构与催化剂
Mercy: 最近ETH的价格显著上涨,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比特币下跌时逆势上涨,让很多“E卫兵”感觉终于站起来了。这是否预示着从BTC到ETH的资金轮动的早期阶段?以及各位目前对于ETH的市场情绪是看涨还是持谨慎态度?
老白:我认为这并非资金轮动。本轮市场中,我并未观察到或感知到所谓的轮动现象。
比特币、以太坊、山寨币和MEME币已彻底分化为四大独立板块。早期市场仅有比特币和以太坊主导的山寨币两大板块,那时资金会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轮动,以太坊会带动山寨币上涨,最终以“动物园行情”结束。但当前市场已彻底分化。
比特币呈现独立行情,以太坊则在效仿比特币的独立走势,这得益于机构的大量买入。以太坊正效仿比特币的“微策略”模式。山寨币普遍表现低迷,仅少数强势币种出现暴涨暴跌,而MEME币虽持续活跃,但已过巅峰期。因此,这四大板块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叙事逻辑和资金流向。
以太坊的上涨纯粹是本轮机构推行“以太坊版微策略”的结果,并非资金从比特币转向以太坊。
目前我对以太坊的情绪仍持看涨态度,因为“以太坊微策略”的势头刚刚开始,机构仍在大量买入。此前,以太坊缺乏有力的叙事,导致Solana上的MEME币狂热,市场认为VC投资不可靠,转而炒作MEME,以太坊一度陷入虚无主义。
然而,随着RWA和稳定币的兴起,以太坊再次展现活力。这种“心智份额”的稳固对以太坊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。因此,我持续看涨以太坊,预期其将突破前高,若能突破5000美元,必将引发新一轮看涨情绪。
3/
元杰: 以太坊目前已脱离其基本面,MicroStrategy和SBT等可被视为“火车头”,而以太坊本身则是一个巨型MEME。
这些“火车头”为了争夺“头号以太坊微策略”的地位,正积极且高频率地披露其增持以太坊的情况。这与MEME代币的运作模式非常相似,其加仓减仓行为过去无需新闻披露,直接通过链上数据即可观察。
然而,由于以太坊的持有量并非公开信息,且他们不愿公开持有地址,因此只能通过发布公告来告知市场其增持情况和充足的资金储备,以期持续吸引投资。
只要“火车头”能够持续融资并增持以太坊,我们便可继续持有。一旦“火车头”无法继续购买,我们便应及时离场。因此,整个过程将变得高度MEME化,伴随暴涨暴跌。
以太坊在脱离基本面驱动后,已转变为纯粹的资金和情绪驱动游戏。同时,ETH作为一个超大型MEME,其涨跌幅度虽不及MEME代币那般夸张,时间维度上也会更长、更曲折,但本质上仍是资金和情绪的博弈。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“火车头”的资金储备、购买力度和速度。一旦他们出现“故障”,我们便会选择退出。
因此,我认为以太坊在未来几个月将经历加速上涨和下跌,随后可能进入真正的熊市。
关于“火车头”通过出售股票、增加资金储备来购买以太坊,我认为存在几个潜在问题:
首先,若美股整体崩盘,其策略恐难奏效,因为美股流动性将枯竭。
其次,以太坊的“微策略”本质上是比特币“微策略”的仿盘,且此类仿盘正不断涌现,甚至蔓延至其他各类加密货币。仿盘越多,市场注意力越分散,资金也越分散。正如上个周期的经验所示,仿盘数量越多,效果越差。
因此,需警惕仿盘对注意力、情绪和资金的稀释效应。
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以太坊快速上涨后迅速下跌的转折点。作为经验丰富的投资者,我们应感谢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接盘侠。至于他们何时无法继续接盘,便是我们离场之时。大家只需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即可。
4/
Mercy: 元杰老师刚刚提到,这一轮以太坊类似于MEME,是因为有很多传统机构进场,形成了所谓“火车头效应”。
最近有很多新闻,比如 Peter Thiel 投资 Tom Lee 的ETH国库公司,Bit Digital 清仓比特币转投ETH,以及BTCS等多家公司都在竞争性地囤积以太坊。「以太坊国库公司」的出现,以及“百亿级美元争夺战”的讨论,会结构性地改变ETH的资金流向吗?机构对于配置以太坊的意愿和潜力如何?
老白: 我认为这必然会结构性地改变以太坊的资金流向。当前以太坊的资金争夺和“心智份额”变化,与欧美OG对以太坊的设想高度契合。
我记得今年四五月份以太坊跌至一千多美元时,中文Twitter圈普遍弥漫着“怒其不争”的情绪。然而,欧美圈虽也有类似情绪,但他们对以太坊的建议与华语圈有所不同。他们提议将以太坊的部分功能视为MEME。
比特币之所以强大,除了作为加密货币的开山鼻祖,更在于其“无用之用”的特性——它只强调共识和价值存储,不鼓励将其用于日常消费,因为它是一个坚实的价值存储。
许多欧美OG试图扭转以太坊在DeFi Summer后形成的思维定式。DeFi Summer让人们认为以太坊是一个有用的、类似于AWS的全球性“世界计算机”。当时以太坊的愿景是基于其生态规模、Gas消耗和用户投入来估值,这被称为REV(Real Economy Value),即评估Layer 1的总支付费用(Gas和MEV总和)。
欧美OG们认为,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公链,承载着庞大生态,确实应以此方式评估其价格和市值。
但他们强调,这并非唯一的评估标准。以太坊的另一半应与比特币类似,具备“无用之用”的价值存储属性,其固有的价值存储特性应被充分强调。我认为这与当前机构抢购以太坊的动机相似。
他们抢购以太坊,并非仅仅为了Staking或自建节点以保障以太坊网络安全,从而为 RWA 等应用提供保障。这只是一个叙事,市场参与者并非愚蠢。以太坊已足够去中心化和安全,并不缺乏这些机构参与节点建设或生态建设。
因此,机构更多地将以太坊视为一种资产,强调其资产属性,并争夺这种资产。
这种趋势将结构性地改变以太坊的资金流向,以及市场参与者,特别是主流机构未来囤积以太坊的意愿。若能达到比特币30%至50%的“心智份额”和思维逻辑,这将是非常成功的。
5/
元杰: 此前,以太坊的定位曾出现分歧:V神称其为“世界计算机”,而华尔街则称其为“数字石油”。这种定位上的不一致导致机构投资者对以太坊ETF的囤积效果不佳。
然而,现在市场似乎更倾向于“金比特、银以太”这种简洁有力的口号,以及MicroStrategy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的投资策略所带来的财富效应,这无疑更具吸引力。因此,我们首先应提升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比例。
过去,像贝莱德等机构虽努力推动合规,建立ETF通道,但未能有效提升以太坊的机构持有比例,导致其价格难以推高。例如,Conflux的持有者几乎全是散户,缺乏机构支持,价格自然难以攀升。
因此,以太坊的“微策略”从根本上改变了其持仓结构。这类似于美国股市,其价格上涨并非仅靠散户,而是有大量公募基金和对冲基金持有。相比之下,A股的公募基金主要限于国内机构,缺乏全球资本的参与,而港股则表现较好。
这种结构性变化对资本市场具有本质性影响。
许多时候,投资资产的本质并非完全取决于基本面,更在于其作为资金载体的定位、叙事、故事以及整体流动性结构。以太坊之前已具备与比特币相似的结构,比如,拥有ETF和公司囤积,但一直未能有效向华尔街推销其优势,也未能显著提升机构持仓比例。
然而,自以太坊“微策略”实施以来,我相信许多机构在看到“火车头”的带动效应后,也认为至少可以从中快速获利,因此纷纷开始建仓以太坊。
此前,Wintermute作为加密货币领域重要的做市商,曾表示其OTC平台上的以太坊供应被抢购一空,不得不转向现货市场大量购买,这无疑推高了价格。这表明以太坊的机构买盘突然大幅增加,对金融资产标的产生了实质性改变。
我认为一旦这些金融机构开始购买以太坊,市场对其熟悉感、亲切感和信任感将随之提升,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频繁进出以太坊市场,将有效抬升以太坊的底部价格。
在以太坊“微策略”真正奏效之前,我曾与召北老师 @Master_Jobber 持相同观点,认为本轮周期以太坊底部可能跌至800美元,届时我将考虑建仓。
然而,随着以太坊“微策略”的推进和大量机构投资者的涌入,我认为即使本轮牛市结束,以太坊的周期底部价格也将高于800美元,很难再回到这一价位。
6/
Mercy:下一个触发以太坊爆炸性上涨,类似于2017年ICO或者2020年DeFi Summer的催化剂会是什么呢?
老白: 催化剂我想到两个。一个是技术上的基础,以太坊基金会和战略路线图显示,它最近的定位是未来两年把Layer 1的性能提升大概10倍左右,同时大幅度优化用户和开发者体验。
另一个方向我比较喜欢的是它最近成立的Ethereum Realize,这是一个跟以太坊基金会平级的机构,主要面向美国华尔街传统金融的对接、教育和协调工作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摩根大通、花旗等机构会在以太坊上试水,包括稳定币、RWA。
但是大的引爆点,像DeFi Summer或ICO这种整个大的新方向和新叙事,我没有感觉出目前看到特别清晰的东西。刚才说的性能提升也好,传统金融的RWA和PayFi结合也好,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,慢慢地往前走,而不是突然出现一个爆点。
但我能想到两个比较可能“FOMO”的客观环境上的催化剂:一个就是如果有一天以太坊突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通缩。
我们曾经达到过这样一个阶段,就是刚转POS之后,有一段时间以太坊是通缩的,但是时间不够长。如果某一天,可能某几年之后,RWA和稳定币在以太坊上大行其道,以太坊每天都进入一个稳定的通缩,那我觉得以太坊作为一个资产的属性,那个时候会被人“FOMO”起来。
当初的“Ultra Sound Money”,即「以太坊是人类文明级别的创新」,这件事情可能会再次进入人类的视野。
那时大家会发现,ETH的叙事非常扎实,有DeFi、有RWA、有稳定币、有PayFi,同时拥有资产属性,相对于比特币还在不断新增(虽然增速越来越慢),但以太坊进入了通缩,在过去的6到12个月都保持越来越少。
这可能会引起整个机构或散户对以太坊的疯狂追捧,因为这个资产形态实在是太诱人了,既有用又在通缩。所以这样一个起点时刻,我觉得可能会是“FOMO”的最大催化剂。
但是要达到这点,需要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帮助。我前两天听到一个播客,里面有一个嘉宾讲得特别好——
“现在最讽刺的是,去中心化的以太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中心化强人的「人格特质」来让以太坊保持一个进攻的态势。”
你看Solana的Multicoin的Kyle Samani和Anatoly Yakovenko创始人,包括MicroStrategy的Michael Saylor,还有Robinhood的CEO。这些人都在人格特质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进攻性,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去吹捧。
但是以太坊这边就过于温和,从V神作为一个技术宅男到以太坊不作为的基金会,他们缺乏一个强人领导和进攻基因。这需要改善。
好处是现在可以看到a16z、BNM,以及一些像ConsenSys的CEO和前高管都出来,想要挑大梁,把以太坊变得更加具备进攻性。我觉得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进攻性和刚才提到的性能上的提升,包括某一天以太坊的叙事和基本面达到一个稳定通缩的阶段,这个阶段形成,可能会是以太坊“FOMO”时刻到来之际。
7/
元杰: 我认为RWA和PayFi都不可能成为爆炸性上涨的催化剂。RWA是一种极度理性的行为,其参与者一端是金融机构与DeFi合作,将RWA底层资产打包在DeFi产品中,传导收益。
另一端是稳定币玩家,他们通过Farm RWA收益和DeFi代币空投(如ENA、Spark等)来获取双重收益。这实际上是一种很理性的套利方式。
参与RWA本身并不需要购买以太坊,仅消耗少量Gas费,这能消耗多少以太坊呢?回想上个周期,我们玩NFT需要先购买以太坊,玩GameFi需要购买以太坊本位的游戏装备,玩MEME币也需要购买以太坊来保持一定的“子弹”随时准备梭哈。这些行为都会给以太坊本位带来大量的需求。但如果这些行为都不存在,那么对以太坊本位的使用场景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刺激。
8/
第三章:总结与展望
Mercy: 最后,想请各位老师对ETH未来十年做一个展望,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以太坊。
老白: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以太坊,我会选择”融入"。我希望未来十年能够看到以太坊融入传统金融,融入到每个人现实的日常生活,当然是一种以大多数人没有感知到的情况去融入的,这是我最期待的一种以太坊发展形态。
元杰: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以太坊,我会选择"创新"。以太坊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生态包容性。
我对以太坊未来十年的期许是革命与创新。我希望以太坊能像上个周期一样,通过DeFi、NFT、GameFi等创新范式,吸引更多元、有趣的人才进入加密行业,让加密世界再次酷炫起来,而非仅仅停留在金融深化层面。
9/
2.01万
15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