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回苏州就上手体验了 @Surf_Copilot 的网页端,用它生成了份关于背包 @Backpack 的 deep research,分享一些产品上的观点:
1. 产品在推理上很舍得下成本,一个问题居然爬了 215 个 sources。这部分的 inference 如果用的是 o3,成本大概在 2刀左右,如果用的是 4.1 mini,成本大概在 0.5 刀左右。看了眼目前的订阅费,感觉是在做慈善。不过现在成本打不平问题不大,因为长期看 ai 的推理成本一定是会一降再降的,盈亏平衡线应该很快就会到来。
2. 产品整体的 UI 和交互设计水准非常的在线,例如在等待报告结果期间,产品会对推理进度进行分段展示,且一直有跑马灯在闪烁,给用户强烈的 “ ai 在很努力地干活,你别急” 的正反馈。
3. 报告结果页左侧的定位功能设计的很好,不仅提升阅读效率,同时让用户对生成的内容更有掌控感。结果页定部可以展开看推理过程,而 sourcing 源,方便用户做 fact check,一定程度上避免 ai 幻觉对结论的破坏性。
4. 发现页面里面,产品就当前的大热项目给出了更细致的研报。这部分内容看着像是人工+智能合作完成的。个人觉得对于节省开支非常有帮助,而且币圈有价值的项目本身就不多,这块内容等于是个 PGC 的知识库,随着覆盖项目越来越多,创造的用户价值会越来越大,这个是个边际收益递增的内容工程,建议保持上新频率。
5. 币圈的这种投研类产品,目前在我看来,目标客户的画像更像是想做 KOL 的朋友们,可以大大提升搜索整理信息的效率。
但这类产品都有共性问题,那就是各家产品最后爬的数据都差不多,无非是新闻网站和 socials,顶多再看看链上的数据。说到底这些都是公域数据,你有的别人也有。
当然有些产品的 prompt engineering 可能会做的好一点,但是这部分微弱的优势,随着基座模型本身的跃迁,到最后都会被抹平。
那么到最后大家追求差异化的方式,基本都只能靠在产品视觉和交互上下文章,这点其实意义不是很大。
6. 细品猿哥的这句话:垂类 agent,最后卷的其实是谁有独一无二的私有数据,谁 rag 的外挂数据库牛逼,谁才能掌握 C 端的定价权。
链接是报告的结果,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下,产品整体的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:

3,355
32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