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大家都在談論方法論
敘事分析 鏈上分析
1.敘事分析我見過的天花板 我的師傅
交易員對敘事的判斷準度有20-30%就為優秀
但我師傅對敘事的的準度 我覺得能有80%
基本上每次發我的ca都是大金ca在底部
實力恐怖為人低調 純敘事交易早早做到A9
2.鏈上分析我見過的天花板 雷氏集團
在鏈上資金追蹤和分析 對於項目方的舉動
批准合約 添加池子 轉賬等能精準監控且分析
做到項目方準備賣了 他們能賣到項目方前面
項目發準備拉盤了 他們能買到項目方前面
真是實力和格局徹底征服我
最近應該很多人踏空虛無主義和中文ticker
我也是踏空很多 感覺就只在bsc吃老本沒進步
刷到很多ETH和BASE的老師的推文
比如 @memekiller365 @0x_CryptoAu @Y_babyshow
大多都是分析調研拿到結果很讓人羨慕
SOL除了像 @0xXQ1 @0xN10N 的兩者結合
大部份就是純建設和找角度去pvp
EVM鏈給人感覺更多是投研
低倍率大倉位大市值的收益
SOl鏈給人感覺更多是賭場
高倍率小倉位小市值的收益
看了 @Mirro7777 的推文
在去年web2明星組團收割完後以為meme結束
但是後面爆發了ai潮 bsc潮 bonk潮.....
鏈上分析投研的路線永遠是常青樹
如果之後只看敘事角度可能就不好過了


玩鏈上Meme,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方法論,一是敘事交易,二是地址挖掘,前者側重對市場的嗅覺和敏銳度,後者側重對數據的細心考究和分析。
這兩者不僅不衝突,而且往往需要結合起來運用。它們也對應了代幣上漲需要的兩股動力,即市場、散戶的合力,與莊家、鯨魚的拉力。
敘事交易,重點是這個代幣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,它能不能引起市場共鳴,結合事件背景、創新性、熱度等方面,判斷一個代幣能走多遠。
例如$Ani、$Gork,是馬斯克旗下新產品催生的敘事,兼具影響力和趣味性,極易傳播;$Trump,$Pnut,是重大政治相關事件促成;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,考究的是Dev履歷和業界地位;$Neiro,$Pochita是狗狗幣概念的衍生;$Fartcoin,$Useless則強調加密虛無主義。
市場情緒好、散戶積極性高、流動資金多的時候,光靠敘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幾十M甚至更高的Meme幣,而當行情較差的時候,就必須靠莊家控籌拉盤,通過漲幅來吸引注意力,典型的就是最近的$Aura,幾天時間從快歸零的狀態拉到230M。
要想抓住這類莊盤,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,分析是否存在拉盤地址集群以及它們的意圖,又或者是通過此前積累的地址庫,找到蛛絲馬跡。而這種方法的缺點,一是非常耗費時間精力,因為拉盤地址往往是頻繁更換的,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跡,一旦底部籌碼沒有控牢,莊家完全可以選擇棄盤,主動權完全在別人手裏。
無論是推特上的大KOL還是鏈上的車頭,大部分都是以敘事交易為主,這並非地址挖掘不好,歸根結底,是因為其具有反身性,一旦某個拉盤地址被分享出來,且知道的人越來越多,就意味著拉盤阻力越來越大,從而導致棄盤或者換地址。相較而言,地址挖掘是一個只適合小範圍分享的技術活,敘事交易則需要觸及越多人越好,畢竟共識才是敘事的核心。
3.81萬
74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