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翻开 Arbitrum 的履历:从普林斯顿实验室到以太坊王牌 L2 为什么我觉得每个生态都该有一个「起源故事」 说实话,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项目的起源故事,比盯着它的 TVL 数字重要得多。 最近重新梳理 Arbitrum 的发展历程时,我突然明白了——为什么它能成为以太坊最成功的 L2,不是运气,而是有迹可循的。 这个故事,值得好好讲讲。 从普林斯顿实验室到 Offchain Labs 2015-2018 年,Arbitrum 还不是一条链,而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。当时他们在研究的东西听起来很学术:欺诈证明、链下计算、AnyTrust、更便宜的 L1 验证。 但这恰恰是关键——它不是追热点诞生的,而是为了解决真实问题而存在的。 2018 年,Offchain Labs 成立了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把学术研究变成真正能用的扩容方案,而且要保持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开发体验。 从第一天起,他们就决定死磕 EVM 兼容——这个决定,后来被证明太明智了。 2019-2021:从概念到现实 2019 年,Arbitrum Rollup 正式发布。承诺很简单:更便宜的 Gas、更高的吞吐量、以太坊级别的安全、不需要学新语言。 2020 年,测试网验证了这套逻辑是通的。开发者可以零改动部署 ETH 应用,费用直接降了一大截。 2021 年 8 月,主网公开上线。Uniswap、Curve、Aave、SushiSwap 全都快速迁移过来了。还诞生了像 GMX 和 Treasure 这样的原生明星项目。 这一年,Arbitrum 成为了头部 L2。 2022-2025:从「一条链」到「一个生态」 2022 年是技术突破年:Nitro 让费用更低、性能更强;Nova 作为超低成本的 AnyTrust 链专门服务游戏和社交(连 Reddit 都在用)。 2023 年更关键:ARB 代币发布 + DAO 治理启动,治理权从团队转向社区。Orbit 链的推出让任何人都能用 Arbitrum 技术部署自己的 L2/L3。 Arbitrum 从「一条链」变成了「一个平台」。 2023-2024,Stylus(支持 Rust/C/C++)和 BOLD(无需许可验证)进一步推动去中心化和性能边界。 2024-2025,「Arbitrum Everywhere」时代到来:Orbit 链爆发、x402 支持 AI 支付、RWA 突破 10 亿美元、20 亿+ 交易处理、拉美和亚洲社区爆炸性增长。 为什么是 Arbitrum? 回看整个历程,我觉得 Arbitrum 成功的原因很清晰: ✅ EVM 兼容性:不逼开发者学新东西 ✅ 技术领先:Nitro、Stylus、BOLD 都是真正的创新 ✅ 社区文化:从学术驱动到社区治理的平稳过渡 ✅ 长期主义:不追短期热点,专注解决扩容问题 这些东西很难在一个项目里同时看到。 我的感受 了解完这段历史,我发现 Arbitrum 今天的样子——去中心化 L2、全球 DAO、Orbit 生态、AI 支付、RWA 中心——其实都是有根可循的。 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发币而生,而是为了让以太坊真正可用。 这种起源故事,才是最值得信任的叙事。🚀 @arbitrum @MarcinPress
1.14万
7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